过小年是一个古老的传统,但由于各地风俗文化的不同,过小年的日子也会有所差别,因此有了小年北小年南这个说法。小年南指的是南方的小年,日期是在腊月二十四,小年北指的是北方的小年,日期在腊月二十三,两者相差了一天。
中国小年的由来
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,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灶日,又称“小年”,这天也称为谢灶、祭灶节、灶王节、祭灶。一般来讲,小年是相对于大年而言的。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扫尘、祭灶等,也意味着人们开始预备年货,干干净净地过个好年。
为什么中国小年要分南北地区呢?
其实,南方北方小年不同一天,这个习俗由来已久了。早在宋朝,就有“腊月二十四过小年”的记载,所以南方大部分地区,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古老传统。
但从清朝雍正年间开始,帝王家就在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,为了“节省开支”,皇帝这天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。所以清朝王族、贝勒也跟着效仿,在腊月二十三这天都拜神,老百姓只能推后一天再拜。
到民国,官民也不在同一天过小年,干部是二十三祭灶,群众推迟到二十四,于是民间形成了“官三、民四”的说法。
后来,社会进步了人们思想解放了,北方老百姓为沾沾“贵气”,随了皇帝的习惯,改在腊月二十三这天过小年。而南方人依然保持以往的腊月二十四,于是就有了“小年北小年南”的习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