暑假被很多人认为是暑假的节气,但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,因为暑假的到来表明整体环境已经进入了秋天。也就是说,他是在秋天开始后的季节,所以夏天意味着天气不那么热,也就是说,三伏天。所以我们应该正确地了解更多关于节气的事情。
注意防伏,不出伏
在2022年的三伏天,它的时间会比较长,所以今年夏季节气的具体时间是8月23日。而且出伏时间是8月25日,所以处暑不出伏。众所周知,处暑是24节气的第14节气,太阳黄经达到150°,由于太阳照射角度与时间等原因,暑气已渐消,但是倘若出现“处暑不出伏”,则标志着天气与节气并不和谐。在农村谚语中,一直有夏天不起伏,没有春秋的说法,意思是夏天会覆盖秋天,寒冷会覆盖春天,冷秋热,四季会缺乏春秋,实际上是一种恶劣的天气条件,会影响农业发展,甚至有些老年人认为夏天不起伏,一定是灾难性的一年。
三伏天
从7月16日到8月24日,7月16日至24日为初伏,7月26日至8月14日为中伏。8月15日至24日为末伏,2022年三伏共40天,中伏最热,注意防暑,其中初伏、末伏各10天,中伏各20天。说到这里,估计有人会问,2021年三伏也是40天,这有什么奇怪的呢?的确,因为传统的数伏方法以夏至后的庚日为参考,而末伏则以初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衡量。因此,庚日的早晚决定了三伏时间的长短。从万年历可以看出,今年的夏至是6月21日,第一个庚日是6月26日,从而开始数伏,第三个庚日出现在7月16日,也就是初伏的开始。
伏天注意事项
到了三伏天,气温会变高,而处于夏天的天气会慢慢变冷,这个时候要注意很多事情。中午热,早晚凉,昼夜温差大。秋雨一凉的气候特征明显。昼热夜凉的气候,形成了人阳收敛的良好条件。需要注意的是,由于早晚温度低、多风、光线强,应适度增加衣物,保暖、防风、防晒,避免感冒、风、阳光皮炎。夏季节气的习俗主要包括迎秋、放河灯、开渔节、泼水等。当然,不同的地区是不同的。但夏季过后,昼夜温差增大,大家一定要注意及时添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