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处暑习俗】处暑节气由来_处暑民间有哪些习俗_处暑节气忌讳

处暑,作为秋季的第二个节气,标志着暑去凉来,自然界逐渐由炎热向清凉过渡。这一节气的由来,蕴含着古人对季节更迭的深刻洞察与自然规律的尊重。随着处暑的到来,民间也衍生出丰富多彩的习俗,以祈求丰收与安康。同时,处暑时节也有一些忌讳需遵循,以顺应天时,和谐共生。接下来,让我们一同探寻处暑节气的由来、民间习俗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与忌讳。

每年公历8月22-24日,太阳黄经达150°,处暑节气,今年处暑时间是8月22日。

【处暑习俗】处暑节气由来_处暑民间有哪些习俗_处暑节气忌讳插图

一、处暑由来

“处暑”一词最早出现在《国语》中,西汉《淮南子•天文训》明确将“处暑”列入二十四节气。

汉代《孝经纬》记载:“大暑后十五日,斗指坤,为立秋。秋者,揫也,物于此而揫敛也。后十五日,斗指申,为处暑,言渎暑将退,伏而潜处也。”

元吴澄编撰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提到:“处暑,七月中。处,止也,暑期至此而止矣。”

处暑中的“处”指“终止”,意味着夏天暑热正式终止,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。

二、处暑三候

北宋《太平御览•时序部》云:“处暑之日,鹰乃祭鸟,后五日,天地始肃,后五日,禾乃登,修宫室,坯垣墙。”其描述了处暑的物候现象。

处暑被分为三候。

一候鹰乃祭鸟,在这个阶段,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;

二候天地始肃,随着气温下降,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,呈现出肃杀之气;

三候禾乃登,此时黍、稷、稻、粱等农作物开始成熟,即“五谷丰登”。

三、处暑特点

对于中国北方地区和西南高海拔地区,处暑后气温逐渐下降。

中国大部分地区9月开始进入少雨期,而华西地区秋雨偏多。

在南方,由于副热带高压的南移,处暑前后江南和东南沿海地区还要再经历一段时间的炎热天气,俗称“秋老虎”。

处暑是水稻成熟的时候,南方大部分地区处在收割中稻的农忙时节。

一些夏秋作物也即将成熟,有“处暑满地黄,家家修廪仓”之说。

水稻收割后需晒干,抢收抢晒时晴好天气很重要。此外,部分地区处暑前后是采摘头茬棉花的时候。

处暑后,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,中国大部分地区雨季结束,降水逐渐减少,华北、东北和西北地区要抓紧蓄水、保墒,以防秋种期间出现干旱而延误冬作物播种期。

四、处暑民俗

1.饮食方面

- 吃鸭子:在中国许多地方,处暑节气有吃鸭子的习俗,“鸭”谐音“压”,吃鸭子能压住“处暑”的火气,做法多样,如白切鸭、柠檬鸭、子姜鸭、烤鸭、荷叶鸭、核桃鸭等。

- 不吃苦味的瓜果:处暑时,除苦瓜外,一些瓜类在生长过程中受到损害可能会出现苦味,如黄瓜和匏瓜等,它们会产生毒素,不慎食用后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,应避免食用。

- 不吃深海冷冻鱼:处暑时节临近休渔期,市场上售卖的深海鱼多为冷冻库底子,经过夏季存放,可能存在反复化冻的情况,不建议此时食用。

- 不吃腌制的酱菜:处暑天气炎热,蚊虫繁殖旺季,腌制酱菜易受细菌和蚊虫侵扰,不适合食用。

- 送羊节:在中国鲁西北的汶上县,处暑是“送羊节”,母亲会给孩子蒸面羊,这些面羊表示孩子长大了。

- 吃龙眼配稀饭:老福州在处暑时吃龙眼配稀饭,认为夏天人体消耗热量多,吃龙眼可补充热量。

- 煎药茶:自唐代以来已盛行,人们会先去药店配制药方,在家煎茶备饮,有清热、去火、消食、除肺热等好处。

2.民俗方面

- 放河灯:河灯也叫“荷花灯”,通常在黄河、长江等大江大河边举行放河灯仪式,传说可消灾免祸、求吉避凶,后来演变成民间娱乐和庆祝丰收的活动。

- 泼水:云南傣族在处暑前后有泼水的民间风俗,人们会在街头巷尾、村寨广场等宽敞处搭起彩棚,供奉神灵,围坐一起敲锣打鼓、唱歌跳舞、泼水嬉戏,祈求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。

- 祭祖:处暑前后民间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,俗称“作七月半”或“中元节”,期间有开鬼门、竖灯篙、放河灯、普渡布施等仪式。

- 拜魁星:中国民间尤其是文人中,普遍认为“魁星点斗,独占鳌头”,每年农历七月七日魁星生日时,会举行祭拜活动。

- 开渔节:对于沿海渔民来说,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时节,每年处暑期间,浙江省沿海会举行隆重的开渔节,欢送渔民开船出海。

- 拜土地:处暑正值农作物收成时刻,农家会举行各种仪式来拜谢土地爷,有的地方杀牲口到土地庙祭拜,有的把旗幡插到田中央,还有的这一天从田里干活回家不洗脚,以防把到手的丰收洗掉。七月十五,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,将供品撒进田地,烧纸后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穗子上,传说可避免冰雹袭击,获得丰收,一些地方同时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。

3.禁忌方面

- 忌踩踏草木:处暑时节草木繁茂,庄稼丰收在望,要爱护庄稼,且此时蚊虫肆虐,随意踩踏草木可能被叮咬,还可能影响收成。

- 忌阴雨天水边行走:农历七月按民间传统说法,早晚不适合去水边,处暑雷雨天气多,水边空旷危险,喜欢钓鱼的人尤其要注意避免在阴雨天去水边垂钓。

- 忌两事:不去登山爬高,以防被蚊虫叮咬、感染风寒;不去农村田野间踩踏,避免影响农民正常生产工作,也因为处暑时节有祭拜土地祈求丰收的习俗。

此外,夜晚空调温度不宜调太低,避免吹冷气伤风感冒;晚上应减少或不吃夜宵,以免影响睡眠和导致身体发胖;锻炼身体要循序渐进,不能突然加量,防止运动拉伤和身体受损;逐渐减少洗冷水澡的次数,避免着凉感冒。
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