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秋风送爽,今日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,标志着暑去凉来,自然界阳气渐收,阴气渐长。在这个季节交替的关键时刻,合理养生尤为重要,不仅能帮助我们顺利过渡,还能增强体质,预防秋燥与疾病。下面这份立秋养生攻略,将为您详细解读如何顺应时节,调养身心,迎接金秋的到来。
立秋养生攻略
一、立秋三防
1、防暑
立秋时节,暑热未尽,气温不会很快下降,很可能有短时间的气温升高;虽有凉风时至,但天气变化无常,早晚温差大,白天仍然炎热;“秋老虎”随时虎视眈眈,天气也逐渐由潮热转向干热。因此,立秋后防暑降温要继续,不能有丝毫懈怠,应当心“秋老虎”,小心中暑。为预防中暑,大家尽量要保证充足睡眠,注意补充水分,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,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,以免因室内外温差过大引起“热伤风”。
2、防燥
中医认为,燥乃六淫之邪,为秋季主气,其性干燥,易耗津液。常见口干舌燥、鼻涩咽痛、皮肤干枯、大便干结、烦躁不安等一系列症状,医学上称之为“秋燥综合征”。如果出现明显的咽部不适,应该注意多喝温热水,多吃些滋阴润喉之品,如百合、银耳、黑木耳、梨等,平时用嗓较多的人更要保护好嗓子,尽量减少说话。另外,秋天容易上火,建议容易上火的人少吃辛辣食物,以免刺激嗓子影响健康。秋季防燥,要以养阴清燥、润肺生津为基本原则。
3、防感冒
立秋后,昼夜温差变大。提醒大家在衣着和居家休息方面,应更注意防止夜间着凉。初秋也是疾病的高发期,孩子往往可能出现发烧症状,有时还会出现脸色苍白、情绪不稳定、恶心呕吐、腹泻等其他异常表现。初秋的夜晚,很多人习惯不盖被子,太过贪凉会导致腹泻、头痛等。因此,初秋之际,千万注意不要贪凉,注重饮食卫生,情绪稳定。
二、立秋四养
1、精神调养
立秋是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,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。因此此时养生以“收养”为原则,要做到内心宁静,神志安宁,心情舒畅,切忌悲忧伤感,即使遇到伤感的事,也应主动予以排解,以避肃杀之气,同时还应收敛神气,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。
2、起居调养
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,应开始“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”。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,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,且防收敛之太过。立秋乃初秋之季,暑热未尽,虽有凉风时至,但天气变化无常,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“一天有四季,十里不同天”的情况。因而着衣不宜太多,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。
3、运动调养
立秋后,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期。秋季养生不能离开“收、养”这一原则,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。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,即运动量不宜过大,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。尤其是老年人、儿童和体质虚弱者,谨防出汗过多,阳气耗损。
4、饮食调养
秋季饮食宜“少辛多酸”。《素问·脏气法时论》记载:“肺主秋……肺收敛,急食酸以收之,用酸补之,辛泻之”。秋季燥气当令,易伤津液,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。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,以滋阴润燥。宜多喝水、粥、豆浆,多吃些萝卜、莲藕、荸荠、梨等润肺生津、养阴清燥的食物;适当食用如芝麻、蜂蜜、百合、杏仁、乳品等柔润食品,以益胃生津;尽量少食或不食辣椒、葱、姜、蒜、胡椒等燥热之品,少吃油炸、肥腻食物,以防加重秋燥症状。立秋之后还要谨记“秋瓜坏肚”,不论西瓜或香瓜、菜瓜,都不能任意多吃,否则会损伤脾胃阳气。
立秋养生怎么养
起居养生
护肺养肺
中医学认为,人体五脏里的肺脏与秋季相应,秋季宜注意保养肺脏。因此,秋季调养要把保养体内的肺气作为养生的关键。秋高气爽,此时人体阳消阴长,为此应做到早卧早起。
收阳养阴
立秋过后,天气将逐渐转凉,昼夜温差逐渐变大。白天受热晚上又突然受寒,容易对肝脏、心脏以及脾胃造成伤害。建议减少使用空调,也不宜对着门窗睡觉,避免受到冷风侵袭。
疏泄湿气
立秋养收,要顺应天地之气。夏季湿度较大,体内积攒了许多湿气,立秋之后天气仍比较热,有助于排出体内湿气。建议在早晚天气较凉爽的时候,多出去锻炼,把汗排透。
防燥润肠
秋天的气候干燥,大肠失润,因而致大便秘结,这时可以服用养阴润燥的药物。从五行生旺推算,可知此时肝脏、心脏及脾胃都处于衰弱阶段,所以要注意加强这些器官的保养。
情志养生
秋宜戒悲,秋季是养肺气的时候。老年人要培养乐观的情绪,保持神态安宁,收神敛气,心情舒畅,切忌悲忧伤感。
饮食养生
宜除湿初秋“热气”旺,侧重于清热、健脾、利湿,可适度吃点健胃的食物,如芡实、山药、薏米等,还可多吃些蔬菜、水果以利除湿。
宜清补
应顺应季节的变化,应食用一些润燥生津的食物,如生梨、百合、莲子、银耳、大枣、莲藕、赤豆、蜂蜜等。
宜润燥
秋季往往天气干燥伤肺,因此需要润燥养肺。多补充水分,多吃坚果类、银耳粥和冬瓜汤等食物。
宜食时鲜蔬菜
立秋之后,天气会逐步干燥起来,注意多吃绿色蔬菜,比如空心菜、豇豆、芹菜、西红柿、胡萝卜等。
食疗
生地绿豆粥
【原料】生地30g,绿豆30g,白米100g,冰糖适量。
【制作】生地洗净,放入煲中加水适量,煮约30分钟后倒出药汁,再复煎煮1次,两次药汁合并浓缩至200ml备用。将白米、绿豆洗净后熬粥,待粥成时倒入生地汁,搅匀后放入冰糖即可。
【功效】清热消暑、养阴生津,适合暑热阴伤、咽干舌燥者。
桂圆红枣莲子粥
【原料】桂圆干10g,红枣20g,莲子30g,糯米100g,冰糖适量。
【制作】将以上材料洗净,红枣去核,莲子去芯后浸泡1小时。将全部材料放入煲中,加适量水,熬制成粥,加入冰糖即可。
【功效】健脾养心安神,适合夏秋之交脾胃受损或素体血虚、失眠多梦者。
经络养生
按摩丰隆穴
【定位】仰卧或正坐垂足,在外膝眼(犊鼻穴)下8寸,即外踝最高处与外膝眼连线之中点,距胫骨前缘二横指处取穴。
【操作】用大拇指采用点按式按丰隆穴三分钟,然后沿顺时针揉丰隆穴十分钟,后用大拇指沿丰隆穴向下,单方向搓十分钟即可。
【功效】按摩丰隆穴可以祛湿化痰。
艾灸神阙穴
【定位】在脐中部,脐中央。
【操作】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,对准神阙穴,距皮肤2~3cm。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,一般每处灸5~7分钟,至皮肤红晕为度。
【功效】温补元气,健运脾胃,固脱复苏之功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