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立秋吃什么】立秋吃什么?立秋吃这五宝!顺利入秋!

随着秋风渐起,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,标志着暑去凉来,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收获。在这个季节交替的温馨时刻,饮食调养尤为重要。那么,立秋吃什么才能顺应时节,助力身体顺利过渡到凉爽的秋季呢?别急,接下来就为您揭秘立秋必吃的‘五宝’,让您健康、美味地迎接秋天!

【立秋吃什么】立秋吃什么?立秋吃这五宝!顺利入秋!插图

立秋吃这五宝

1. 秋茄,老话说,“立夏栽茄子,立秋吃茄子”,这是因为虽然立秋后天气逐渐转为凉爽,“秋老虎”的余威还在,因此要吃一些凉性食物,帮助身体清热祛暑,而茄子就是非常适合立秋吃的食物。 茄子味甘性寒,具有清热解毒、凉血止血的功效,吃茄子能由内而外的消暑解热,预防痱子、疮疖等热性病。

【鸡腿肉烧茄子】

原料:琵琶鸡腿 圆茄子 料酒 姜片 生抽 葱花 油盐

制作:将茄子切成小块放入保鲜盒中,再放入微波炉中大火打上3分钟;热锅凉油, 加入鸡腿肉进锅去煸炒至变色,加入姜片进锅继续翻炒两下;加入料酒进锅翻炒;加入准备好的茄子块进锅继续翻炒几下;加入少许生抽进锅继续翻炒熟,加入适量的盐调, 最后撒入葱花即可。

2. 西瓜 ,立秋吃西瓜有着“啃秋“的习俗,立秋预示着夏天即将过去,秋天即将来临。立秋后虽然暑气一时难消,还有“秋老虎”的余威,因此在夏秋交际之间炎热不减,立秋这一天可以消除暑气、降低火气少生病,也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。

3. 秋桃,民间素有立秋吃秋桃的习俗,立秋日人人都要吃秋桃,桃子在夏秋季节大量上市,营养丰富,含有丰富的水分、维生素、纤维素、矿物质等有效成分,具有极好的养生作用。在立秋日每个人吃一个,然后将桃核留下来。等到除夕,把那个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,寓意免除一年的瘟疫。

4. 饺子, 民间素有立秋节气吃饺子的习俗,也被称为“咬秋”。这时因为盛夏酷暑人们胃口差,食欲不振,因此不少人体重会下降,立秋后天气逐渐转凉,因此要"补"回来,吃饺子也是其中的一种方法,剁肉馅包饺子,全家人围在一起“咬秋”,也寓意秋天能体格健壮。

【西葫芦肉馅饺子】

原料:饺子粉 肉馅 西葫芦 料酒 生抽 葱姜蒜末 蚝油 胡椒粉 油盐

制作:将面粉加入水,揉成稍微硬的面团, 盖上保鲜膜后饧上30分钟;肉馅加入盐、葱姜末、蚝油和胡椒粉,顺着一个方向搅拌上劲;将西葫芦丝加入少许盐腌制一下,将挤出汁后的西葫芦丝放入肉馅中, 加入少许香油顺着刚才的方向搅拌均匀;将面团揪成大小相同的剂子, 擀成圆片后中间包入西葫芦肉馅,将饺子边全部捏紧,将其它的饺子都包好备用。烧锅开水, 将包好的西葫芦肉馅饺子放入锅中煮,加盖后大火煮开, 再加入少许水继续煮,煮开后再加一次水大火煮开后,这样饺子就煮好了。

5. 吃肉贴膘, 俗话说“夏天过后无病三分虚”, 夏天饮食清淡,几个月下来后体重会下降,立秋后天气转凉,胃口变好,因此这时不妨吃肉来“以肉贴膘”,增加营养,来补偿夏天的损失,因此就有着立秋这天吃各种各样的肉,炖肉、肘子、烤肉、红烧肉等等, 来补充营养,增强抵抗力。

【酱香卤鸭】

原料:鸭 黄豆酱 姜蒜末 老抽 生抽 八角 红椒 香叶 桂皮 花椒 高度白酒 油盐

制作:热锅凉油, 加入准备好的八角、香叶等大料煸炒出香味,加入1大勺豆瓣酱进去煸炒;加入适量的水,将鸭子放入,加入少许高度白酒、生抽、老抽和盐,加盖后大火煮开转为小火30分钟,鸭子煮熟关火浸泡二个小时以上,再剁成小块即可。

立秋养生小常识

秋不凉 籽不黄

古代农民对立秋的重视程度不亚于过春节。因为谚语有“立秋晴一日,农夫不用力”之说,即立秋日天气晴朗,必定风调雨顺,可以坐等丰收。但还些地区有“立秋有雨样样收,立秋无雨人人忧”之说,因为“立秋无雨是空秋,万物历来一半收”。立秋还是一个收获的标志,即“秋不凉,籽不黄”、“立秋十天遍地黄”、“立秋十八天,寸草皆结顶”。

此外,在立秋节气中,提醒人们关注农事的谚语还有“立秋荞麦白露花,寒露荞麦收到家”、“立秋摘花椒,白露打胡桃,霜降摘柿子,立冬打软枣”、“头伏芝麻二伏豆,晚粟种到立秋后”、“立秋棉管好,整枝不可少”、“立秋种芝麻,老死不开花”。

雨水多 惹人乐

立秋带来的首先是天气变化。谚语有“早立秋冷飕飕,晚立秋热死牛”之说,是提醒人们不可对立秋盲目乐观,有时候立秋过后,还有“秋老虎”。谚语说“秋前秋后一场雨,白露前后一场风”,因此立秋后降温往往是由于下雨。这是人们长期观察天气得出的结论。

人们喜欢秋雨,因此有“立秋下雨人欢乐,处暑下雨万人愁”之说。立秋后每降一次雨,气温就下降一些,即“一场秋雨一场寒”。但立秋后无雨的情况也是有的,民间认为标志着“秋前北风马上雨,秋后北风无滴水”,其后果为“立秋无雨秋干热,立秋有雨秋落落”。

立了秋 把扇丢

立秋也是人体阳消阴长的时期,因此,秋季养生非常受人们重视。易做的就是“立了秋,把扇丢”,因为“一场秋雨一场寒”。天凉时,还应注意“白露身不露,秋后少游水”,人们甚至认为“立秋洗肚子,不长痱子拉肚子”。在饮食起居方面,古人认为“秋天宜收不宜散”,并应“秋不食辛辣”、“秋不食肺”;还要“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”,即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,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,这样才合乎秋季养生之道。

要保证睡眠时间,有条件的都要午睡。夏养心的“心”并非完全现代医学里“心脏”的概念,而是包括心脏在内“主神”的整个神经系统甚至精神心理因素,因为气温过高则容易使人精神紧张,心理、情绪波动起伏,加上高温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,容易出现心肌缺血、心律失常、血压升高等情况,所以这养心也是防止情绪起伏,甚至预防疾病发生的好办法。

养生饮食上这节气宜多食粥品,尤其是豆类的汤,因豆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,可有效补充体内的蛋白质不足,满足机体代谢,更主要的是它不含胆固醇,没有吃肉制品的后顾之忧,且还可降低人体的胆固醇。此外豆类多具有健脾利湿的功能,正合此节气之用。宜食的豆类粥品有红豆、绿豆、眉豆粥,赤小豆粥、扁豆粥等。还有一些如小麦粥、黑米粥、莲子粥等都是对此节气养生十分有益的。

立秋时节为人体适宜进补的时候,人们可以根据这一节气的特点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,以补充夏季的消耗,而进补的原则是“少辛多酸”,尽量少吃葱、姜、蒜、韭菜、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及辛辣、油炸、酒和干燥的膨化食品等辛味之物,适当多食酸味水果和蔬菜以助养肝。此外,还要谨记“秋瓜坏肚”。

立秋之后,不论是西瓜还是香瓜都不能多吃,否则会损伤脾胃的阳气。需要提醒的是,秋季虽然是进补的季节,但也不能盲目进补,要视自己的身体需求而定。普通人从日常饮食中即可得到足够的营养,不用补。
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