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大暑食俗】大暑这天各地吃什么?盘点必不可少的美食!

大暑已至,烈日炎炎,民间食俗丰富多彩,各地纷纷以独特美食应对酷暑。从北到南,不论是清凉的烧仙草、鲜美的羊肉汤,还是滋补的老鸭汤,每一种美食都蕴含着人们对健康的追求与对生活的热爱。接下来,让我们一同盘点大暑这天必不可少的传统美食,感受那份别样的夏日风情。

【大暑食俗】大暑这天各地吃什么?盘点必不可少的美食!插图

大暑这天各地吃什么

1.吃伏面

都说“头伏饺子二伏面,三伏烙饼炒鸡蛋。”伏日吃面,这一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。在北方,大暑到了吃面去,大暑、二伏宜吃面。

入伏后,正是麦子丰收的季节,用新小麦做成的面食富含糖类、B族维生素、多种矿物质等,夏季炎热排汗多,可为人体提供充足的热量。伏天吃面也可以增进食欲。

面条的吃法也多,拌面、炸酱面、打卤面、凉面等。

2.吃伏羊

民间历来有伏天吃“伏羊”的习俗,吃“伏羊”属于“三伏补”的一种。

高温的三伏天吹空调、风扇易使体内寒气过重,如果体内固有寒气,三伏天吃羊肉散寒气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,羊肉这种温补食材能温阳散寒。羊肉热量低,脂肪少且蛋白质含量较高,每100g羊肉蛋白质含量20.5g。夏季吃热性羊肉,伴以葱、姜、蒜、花椒等热性作料,能刺激人体大量排汗。

在我国的鲁西北、江苏徐州、上海等地都有伏天吃羊肉的习惯。在山东,不少地区有大暑当日“喝暑羊”(即喝羊肉汤)的习俗,如枣庄市。

3.吃鸭肉

俗话说“大暑老鸭胜补药”,因为鸭子属于水禽,是凉性的食材,在热天里多吃它,有滋阴润喉、祛湿解暑的功效。鸭肉营养价值高,鸭肉每100克鸭肉含蛋白质16.5克、脂肪7.5克、钙11毫克、磷1.45毫克、铁4.1毫克、维生素B2 0.15毫克……属于优质的高蛋白低脂肪肉食。

夏季吃鸭,安徽亳州茯苓八宝鸭,调节脾胃开胃口,清热解暑又祛湿。茯苓,有助于健脾祛湿、清热解暑。赣州酸酒鸭,用指天椒、米醋一起与鸭子烹调,酸辣爽口,开胃解暑。

【大暑食俗】大暑这天各地吃什么?盘点必不可少的美食!插图1

4.吃童子鸡

“入暑三伏,一伏一对童子鸡。”湘中、湘北素有一种传统的进补方法,就是大暑吃童子鸡。杭州有“头伏火腿二伏鸡”;江苏扬州有“入暑三伏,一伏一对童子鸡”等。童子鸡补而不腻、益胃升阳,适合于儿童、中老年人及抵抗力低下者暑天食用。

5.吃姜

很多地区都有着“大暑吃姜”的习俗。台州椒江人有吃姜汁调蛋的风俗。姜汁调蛋,用姜汁、鸡蛋和红糖一同调匀,装小碗进大锅干烧,烧出的蛋品甜中带辣,还能再加核桃粒、桂圆、红枣等配料。

除姜汁调蛋外,浙江台州属于无姜不欢。喝姜汤、姜茶、姜米粥,吃姜炒米、姜汤面、姜汁核桃炖蛋、姜炒米、姜糖、姜渣蛋、姜汁冰淇淋等。

“冬吃萝卜夏吃姜”,因为夏天容易出现脾胃虚寒、食欲不振、中暑的情况,吃姜能借助姜的辛热温暖脾胃、提高食欲、排汗祛暑。而且生姜中的姜辣素对促进肠蠕动、助消化有一定作用。

伏姜茶,是一种民间传统养生饮品,需在三伏天内制作,适合秋冬驱寒饮用。选用老姜,加小苏打刷干净,再彻底晾干,拍碎切末,和红糖一层一层交叠,放入提前消毒沥干的玻璃罐中,盖上纱布封口,拿到太阳下晒。伏姜茶要一直晒到末伏,老姜充分吸收伏天太阳热量,驱寒温补的功效才突出。晒好的伏姜密封保存,可以放一年左右,想喝的时候,用开水冲服即可。

6.莲子汤

莲子被称为“水中灵芝”,大暑当天必喝一碗莲子汤,是从明清时期流传下来的习俗。这是因为莲子性味甘平,有补脾涩肠,养心安神的功效。

大暑前后采收的称为伏莲,也称夏莲,这个时候的莲子颗粒饱满、肉厚质佳,新鲜莲子只有每年的7~8月份才有,等到天冷就只能吃到晾晒后的莲子了。新鲜莲子生吃,清爽脆甜;煮汤,软糯清鲜;挑出来的莲心还能单独泡成一壶消暑茶。

7.吃仙草

民谚有云:六月大暑吃仙草,活如神仙不会老。广东很多地方,在大暑的时候有吃仙草的习俗。烧仙草,又称凉粉、草粿、青草糊、仙人板等,主要原料是仙草,又叫仙人草、凉粉草,形状略似薄荷。

大暑节气来临,温州人有吃青草豆腐的习俗。青草豆腐指的是采用仙草、甘草、夏枯草与菊花、金银花等中草药煎制成豆腐形状、冷却后即可食之。

8.吃米糟

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时节有吃荔枝、羊肉和米糟的习俗,叫作“过大暑”。米糟是将米饭拌和白米曲让它发酵,透熟成糟;到大暑那天,把它划成一块块,加些红糖煮食。

9.吃荔枝

莆田人“过大暑”家家都吃荔枝,过门拜访亲友,荔枝也被作为消暑佳品。民间传说大暑这一天吃荔枝,营养价值和吃人参一样高。

荔枝含有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,将鲜荔枝浸于冷水中,凉却后食用,不失为一件美事。吃荔枝不要超过200~350克/天,大概10颗左右。而儿童最好不超过5颗/天,老人、糖尿病人更不能贪嘴。

10.吃菠萝

“小暑吃芒果,大暑吃菠萝”,菠萝中所含的蛋白质分解酵素,可以帮助分解蛋白质、脂肪等,促进肠道消化;而它自带的天然果香,则可促进人体唾液分泌,增进食欲。

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,菠萝“能补脾胃,固元气,制伏亢阳,扶持衰土,壮精神,益气,宽痞,消痰,解酒毒,止酒后发渴,利头目,开心益志。”菠萝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、维生素A及钙、锰、磷、铁等16种天然矿物质,有助于增强身体抵抗力、记忆力,其果汁里面还有一种跟胃液相类似的酵素,有助于分解蛋白和脂肪,对改善消化有一定的好处。

大暑期间,我国台湾有吃凤梨的习俗,此时节的凤梨最好吃。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“旺来”相同,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、生意兴隆的象征。

大暑防暑降温是第一要务,日常饮食也可选择清热解暑的食材:

西瓜是消暑的首选水果,番茄、柠檬、草莓、乌梅、葡萄、山楂、芒果、猕猴桃等酸味水果能敛汗止泻祛湿,还可以生津解渴、健胃消食增进食欲。

莲子、冬瓜、百合、绿豆和银耳都是清热解暑的极佳选择,还可以选择一些“苦”味食材,如莴苣、生菜、芹菜、茴香、香菜、苦瓜、萝卜叶、苔菜等,不过吃“苦”要适量。

南方大暑都吃什么

1、吃仙草

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“吃仙草”的习俗。仙草又名凉粉草、仙人草,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,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。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,被誉为“仙草”。将其茎叶晒干后,可以做成烧仙草,广东一带叫凉粉,是一种消暑的甜品。

【大暑食俗】大暑这天各地吃什么?盘点必不可少的美食!插图2

2、煎青草豆腐

温州大暑习俗要煎青草豆腐。青草豆腐指的是采用仙草、甘草、夏枯草与菊花、金银花等中草药煎制成豆腐形状、冷却后即可食之,清凉解毒,生津止渴。过去不少家庭都能自制食用。

3、喝老冬瓜鲜荷叶汤

在广东尤其在珠三角一带每逢大暑当日或暑热天气,几乎家家户户都煲消暑汤。老冬瓜鲜荷叶解暑汤是广东民间传统的消暑饮食汤品。它主要是由老冬瓜、新鲜荷叶和赤小豆组成。

4、吃凉拌素菜

南方人在大暑节气前后还喜欢吃各种凉拌素菜,大都是制作简单且经济的菜品,如芽菜凉拌油豆腐、凉拌豆角,都有着脆生生的凉快口感,能让人提起食欲。还有将海带、青椒、红椒用酱油、醋、姜末等调味的凉拌三丝,更是夏令佐酒的佳品,盛宴上的凉拌三丝里还能见到鱼、冬笋与烧鸭的身影。

5、吃荔枝、羊肉和米糟

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时节有吃荔枝、羊肉和米糟的习俗,叫做“过大暑”。有人说大暑吃荔枝,其营养价值和吃人参一样高。米糟是将米饭拌和白米曲让它发酵,透熟成糟;到大暑那天,把它划成一块块,加些红糖煮食,据说可以“大补元气”。在大暑到来那天,亲友之间,常以荔枝、羊肉互赠。

6、喝姜茶

晒伏姜、喝姜茶、吃姜汁调蛋是台州人大暑当日的食俗,因为姜汁能够去除体内的湿气,因此历代传承了下来。台湾人民则十分流行在大暑这一天吃仙草与凤梨,传说这个时间的凤梨最为好吃,仙草也是当地着名的小吃,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。

7、饮伏茶

暑热入伏后,人们遣暑的习惯之一还有饮伏茶,尤其是在江西等地,人们在大暑天里有喝擂茶的习俗,许多人家还会将后院晒干的乌梅制作乌梅茶饮用。

8、喝老鸭汤

南北各地流传甚广的食方是——大暑老鸭赛补药,以老鸭慢炖后加入莲藕、冬瓜、芡实、薏苡仁来煲汤,消暑滋补。老鸭是暑天的清补佳品,它不仅营养丰富,而且因其常年在水中生活,性偏凉,有滋五脏之阳、清虚劳之热、补血行水、养胃生津的功效。

9、吃鸡

南方人在大暑天有吃鸡的习惯。民间有一传统的进补方法,就是大暑吃童子鸡。童子鸡体内含有一定的生长激素,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以及激素水平下降的中老年人有补益作用。做鸡时加入适量生姜,调节人体在夏季内外温差,使得人体适应外界环境,起到去湿强身的作用。
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