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夏至气候】夏至的气候是怎样的_夏至三庚数头伏是啥意思_夏至为什么要食狗肉、吃面吃馄饨

夏至时节,气候究竟有何独特之处?为何有“夏至三庚数头伏”之说,这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气候规律?而夏至之日,为何民间有食狗肉、吃面、吃馄饨的传统习俗?这些习俗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文化内涵与气候智慧?让我们一同探寻这些疑问,揭开夏至节气的神秘面纱。

【夏至气候】夏至的气候是怎样的_夏至三庚数头伏是啥意思_夏至为什么要食狗肉、吃面吃馄饨插图

夏至的气候是怎样的

对流天气

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,空气对流旺盛,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。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,降雨范围小,人们称“夏雨隔田坎”。唐代诗人刘禹锡,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,写出“东边日出西边雨,道是无晴却有晴”的著名诗句。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降水,不都像诗中描写的那么美丽,常常带来局地灾害。

诗人徐书信“在暑雨”一诗中,也对夏日雷雨天气进行了恰如其分的描述:“夏日熏风暑坐台,蛙鸣蝉噪袭尘埃。靑天霹雳金锣响,冷雨如钱扑面来。”

暴雨天气

多数情况,“夏至”期间,正值长江中下游、江淮流域梅雨,频频出现暴雨天气,容易形成洪涝灾害,甚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,应注意加强防汛工作。

江淮梅雨

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“梅雨”季节,这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,空气非常潮湿,冷、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,并形成一道低压槽,导致阴雨连绵的天气。在这样的天气下,器物发霉,人体也觉得不舒服,一些蚊虫繁殖速度很快,一些肠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。这时要注意饮用水的卫生,尽量不吃生冷食物,防止传染病发生和传播。

高温桑拿

夏至和冬至一样,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。天文学上规定,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。夏至过后,虽然太阳直射点开始由北回归线逐渐向南移动,北半球白昼逐日变短,黑夜逐日变长,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,正午太阳高度也逐日降低,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,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,气温将继续升高,因此有“夏至不过不热”的说法。从1951年~2006年的资料来看,北方许多城市的历史极值都出现在夏至后。

【夏至气候】夏至的气候是怎样的_夏至三庚数头伏是啥意思_夏至为什么要食狗肉、吃面吃馄饨插图1

夏至三庚数头伏是啥意思

“夏至三庚数头伏”。据天文专家表示,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,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,因为接近地面的热量,这时还在继续蓄积,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。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,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。

夏至三庚数头伏是我国农历中,计算三伏天的方法之一,指的是从夏至日开始算起,第三个庚日便是头伏第一天。

古代用天干、地支合并记载时间,三庚中的“庚”字便是天干中的数字“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”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,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。

夏至三庚数头伏,我们根据这个口诀,可以算出每年的头伏时间。

夏至为什么要食狗肉

据有关资料记载,夏至杀狗补身,相传源于战国时期秦德公即位次年,六月酷热,疫疠流行。秦德公便按”狗为阳畜,能辟不祥“之说,命令臣民杀狗避邪,后来形成夏至杀狗的习俗。”立夏日,吃补食“的民谣,也说明补食从立夏就开始了。

中国汉人烹食狗肉的历史由来已久,特别在岭南方两广尤甚。岭南自古瘴疫盛行,夏至炎热瘴疫大发,时人易蛊毒攻心致疾,而狗肉性温有健脾益气和中壮阳之功,扶人正气克制瘴疫。清代笔记《广东新语。事语。广州时序》载:”夏至磔犬御蛊毒“。

在我国,吃狗肉的历史悠久,渊源极古。早在商周时期,狗肉便是宫廷宴饮,祭祀大典上不可缺少的美味。而在某些地方文化中,夏至日喝烧酒、吃狗肉、啖荔枝,就像中秋吃月饼、端午吃粽子一样正常。一方面是传统习俗的沿袭,一方面是动物保护人士的抵制。

夏至为什么要吃面

1、夏至吃面有着尝新的寓意。夏至时节,正值新麦丰收之际,新鲜的面粉制作出来的面条口感细腻、清香味美,对于以面食为主的北方人来说,夏至吃面正是品尝新麦的最佳时机。这一习俗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美食的追求,也象征着对丰收喜悦的庆祝和传承。

2、夏至吃面还有防暑降温的作用。夏至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期,人们容易出汗、食欲不振。而面条作为一种清淡、易消化的食物,不仅能为人体提供必要的能量和营养,还能帮助降温、增加食欲。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,一碗凉面不仅能让人感受到清爽的口感,还能帮助身体排汗、降温,缓解酷暑带来的不适。

【夏至气候】夏至的气候是怎样的_夏至三庚数头伏是啥意思_夏至为什么要食狗肉、吃面吃馄饨插图2

3、夏至吃面还寄托着人们对健康和长寿的祈愿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面条象征着长寿,其细长的形状寓意着人的寿命延长。夏至吃面正是人们祈求健康长寿、长命百岁的一种表现。此外,面条中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、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,对于维持人体健康、增强体质具有重要作用。

4、夏至吃面也是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体现。夏至吃面的习俗历史悠久,流传至今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通过这一习俗的传承和弘扬,人们不仅能够品尝到美味的面条,更能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。

夏至为什么要吃馄饨

“馄饨一吃,不长痱子”。江南地区夏至日讲究要吃馄饨,说是吃了馄饨,可包夏日不苦夏,健康度过。相传宋朝宫廷中,每年夏至,御厨们就会包夏至馄饨供帝后妃嫔食用,甚至宋朝宫廷还有一道“芒种馄饨”的着名面点。

夏至吃馄饨的由来

西汉扬雄所作《方言》中提到“饼谓之饨”,馄饨是饼的一种,差别为其中夹内馅,经蒸煮后食用;若以汤水煮熟,则称“汤饼”。

古代中国人认为这是一种密封的包子,没有七窍,所以称为“浑沌”,依据中国造字的规则,后来才称为“馄饨”。在这时候,馄饨与水饺并无区别。千百年来水饺并无明显改变,但馄饨却在南方发扬光大,有了独立的风格。至唐朝起,正式区分了馄饨与水饺的称呼。

【夏至气候】夏至的气候是怎样的_夏至三庚数头伏是啥意思_夏至为什么要食狗肉、吃面吃馄饨插图3

夏至有三种说法

1、夏至吃馄饨使人聪明。馄饨,古人称其形“有如鸡卵,颇似天地浑沌之象”,而“馄饨”又与“浑沌”谐音。盘古开天,浑沌初分,吃了馄饨可得聪明。民间还将吃馄饨引申为打破浑沌,开辟天地。

2、夏至吃了馄饨,游泳不怕水。夏季是游泳的时节。煮馄饨时,等水开了下锅,经过“三滚三冷”,见一个个馄饨浮了起来就可以捞上来吃了。由于馄饨在水里最终都会浮上来,不会沉到水底。于是,就有在夏至这天吃了汤馄饨,游泳时人也始终会像馄饨一样浮在水上,不会被水淹的说法。

3、夏至吃“馄饨拌面”,长寿。夏至这天吃馄饨时,有的人在馄饨里拌面条。吃了馄饨可以免“疰夏”,用面条的长比拟夏至的长昼时间,取长寿的好彩头。而夏至以后,正午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,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,因此,民间又有“吃过夏至面,一天短一线”的说法。
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