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月十五上坟点灯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习俗,也被称为“送灯”或“亮灯”。这个习俗来源于明朝时期的一个历史故事,明太祖朱元璋在成为皇帝后,为了纪念他的母亲,在正月十五这天,他前往母亲的坟墓祭拜并点亮了灯笼。据说,他点亮了所有的灯笼,直到找到了他母亲的坟墓,那个灯笼才熄灭。因此,人们相信在正月十五这天给祖先送灯可以照亮他们回家的路,同时也表达了孝敬和怀念之情。
在正月十五这天,人们会在夜幕降临后前往祖坟地点亮灯笼。灯笼由蜡烛、灯罩纸和竹签等组成,而点灯时必须使用自己的火柴,因为人们相信借用别人的火柴点灯,祖先会看不到光明。在点灯的过程中,人们会边点灯边念诵一些吉利的话语,如“正月十五来送灯,送金灯、银灯、铁灯,有儿坟前一片明,无儿坟前黑洞洞”等,寓意着希望祖先的坟墓能够明亮,子孙后代繁荣昌盛。
此外,还有一些地方会有其他的习俗,如放烟火、舞龙舞狮等,以庆祝元宵节和缅怀先人。
给逝去的人送灯规矩:
1.送灯时,以谁先点燃为吉利。
2.到坟前点灯时不能借火,因为人们认为借火点灯意味着自家的日子过不起来。
3.只有娘家人绝人后,才由嫁出去的女儿代为送灯。
4.给祖坟送灯使用蜡烛的必须是红色或黄绿色的蜡烛,忌讳点白色蜡烛。因为白色蜡烛被称为“大白杆”,点白色蜡烛是为了避免下辈子有“光棍”(即男孩子娶不上媳妇)之灾。
5.坟前一般送金银灯,让祖宗在阴间金银常有、荣华富贵。
6.子时(23:00-00:59)和丑时(01:00-02:59)被认为是吉时,适合送灯。
7.送灯的方式包括将灯送到祖灵位上、天地、灶神牌位上,以及仓库、牛马圈、井台等处,以求家庭平安和五谷丰登。
8.送灯时,见到熟人不能说话,只能点头示意,以示祭典祖先的严肃。
9.如果使用蜡烛,则必须是红色或黄绿色的蜡烛。
10.坟前一般送金银灯,让祖宗在阴间金银常有、荣华富贵。
11.将坟前金银灯放好后,用事先带好的油拌谷糠,将祖坟围成四方形,西南角留一缺口为门,在门口放一盏铁灯。
12.在上风口将油谷糠点燃,立时形成一条火龙,俗称火龙灯,意为祖坟有龙围绕、守护,风水好,吉利。
13.最后将门口的铁灯点燃,为祖宗灵魂上西天大路照路。
上坟送灯送单还是双?
一般来说,送一个灯的意义是表示内心的哀思,希望已故亲人在黄泉路上能够引路。而送一对灯则表示对已故亲人双倍的祝福和关怀,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能够幸福快乐。如果故去的亲人两口子都不在了,埋在一起的,就送“双灯”,如果故去一个,配偶还在世的,就送“单灯”。然而,也有的地方风俗是一座坟上一盏就好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