峇峇,拼音是:[bā bā]。又作“巴巴”。峇峇和娘惹或称土生华人是指数百年来居住在马来西亚,印尼或新加坡的当地华人。这些华人都在文化上受到马来人或其他非华人族群的影响。男性称为峇峇,女性称为娘惹。
峇峇文化和娘惹文化
峇峇娘惹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,源于十五世纪初期定居在马来亚(当今马来西亚)的华人后裔。这些华人大部分原籍是福建或广东潮汕地区,与当地的土著马来人通婚,形成了峇峇娘惹族群。
峇峇文化是男性峇峇的代表,他们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特点,如重视家族、尊重长辈、重视孝道等。同时,他们也吸收了一些马来文化的元素,如对海洋的崇敬、对渔业的依赖等。在日常生活中,峇峇们通常使用峇峇话进行交流,这是一种混合了福建闽南话、马来语和泰米尔语的方言。
娘惹文化则是女性娘惹的代表,她们在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同时,更加深入地融入了马来文化的元素。在娘惹文化中,家庭和婚姻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,她们注重家庭关系、尊重长辈、重视传统礼仪等。同时,娘惹们也善于将中国和马来文化的元素融合在一起,形成了独特的烹饪、服饰、建筑等艺术风格。
代表物件:娘惹装、绣珠鞋、娘惹糕
1.娘惹装是在马来传统服装的基础上,改成西洋风格的低胸衬肩,加上中国传统的花边修饰的一种服饰。这种服饰多为轻纱制作,颜色不仅有中国传统的大红及粉红,还有马来人的吉祥色土耳其绿,五彩纷呈。而服装上点缀装饰的图案,则通常是中国传统的花鸟鱼虫、龙凤呈祥等。
2.绣珠鞋是另一种娘惹文化的代表,这双鞋别出心裁地使用了珍珠做小配饰,颗颗饱满的珍珠被串联在一起,整双鞋一下子就被点亮了。这种鞋简约大气,可盐可甜,不仅适合拍照凹造型,也适合日常穿着。
3.娘惹糕则是娘惹糕点的总称,流行于马来西亚、新加坡、文莱、印尼及泰国南部一带。其种类及口味繁多,有蒸、炸、烤、甜、咸、辣等口味。主要制作原料为糯米、米、木薯粉等,并依照不同的口味添加不同的特殊材料。大多数娘惹糕因使用糯米粉或木薯粉的缘故,口感较为软糯,加上早期娘惹善于利用各种植物的汁液为糕点染色,鲜艳的色彩及混合各种香料的强烈香味为娘惹糕的最大特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