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亲戚一般是在年前年后这段时间,即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之间,习惯上初一初二是走自家人,大年初三之后才开始走其他的一些亲戚。注意登门拜年的时间不要选大早上或者晚上,容易影响到主人家的作息。
春节走亲戚的顺序
1、大年初一:晚辈向长辈拜年
初一早晨,晚辈起床后,要先向长辈拜年,祝福长辈健康长寿,万事如意。长辈受拜以后,要将事先准备好的“压岁钱”分给晚辈。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,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,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,或相邀饮酒娱乐。
2、大年初二:出嫁女子携丈夫回娘家
外甥走姥姥家,闺女携婿走娘家,这个风俗在民间有“初一初二娥媚月,初三初四好拜节”之说。进门后先向佛像、祖宗影像、牌位各行三叩首礼,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。不过现在已经不再盛行跪拜之礼,一家人团聚,相互拜年问好即可。可以逗留吃饭、玩耍。
3、大年初三之后才开始走其他的一些亲戚
初三以后,大家普遍开始走亲戚,所以这时候去走亲戚一定要注意好时间的安排。首先确认主人是否在家;其次,登门的时间不宜选择大早上或者晚上;最后,作客逗留时间一般以半小时至40分钟为宜,这样,既不失礼貌,又不影响主人接待其他客人。
年前走亲戚叫什么?
年前走亲戚叫辞年。辞年的基本仪式和过清明、七月半、过大冬差不多,主要就是敬祖宗:饭,红烧肉、红煮鱼、素油煎砣粉、青菜烧豆腐。燃烛焚香,行磕首礼祭拜祖先。
过年前这段日子最忙,杀猪、买鱼、蒸馒头、买鞭炮、买对子、请斗香、打年货等事情很多,送过灶,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辞年,农村人对辞年还是较为注重的。
辞年的习俗:
辞年习俗源自何时已很难考证,一般都认为起源于殷商时期,年头岁尾祭神祭祖。过年前去亲戚家走动叫辞年,过年后去叫拜年。绝大多数人家辞年是腊月廿八,在立春前后。
有些地方送灶后,就得去给长辈们辞年。晚辈要精心准备一份“节礼”孝敬长辈,特别是新女婿给老泰山辞年,即使当时人们普遍温饱难求,这节礼也要讲究,得备四礼:两瓶酒、一斤白糖、一斤桃酥、二斤猪肉。还要身带两包好烟,到丈人庄上遇人就要散香烟,并点上火,笑容满面打招呼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