暴虎冯河是一个成语,意思是形容有勇无谋,冒险蛮干,没有事先计划和准备就行动。其中,暴虎指的是空手打虎,冯河则是指徒步过河。这个成语典故最早出现在《诗经·小雅·小旻》中,“不敢暴虎,不敢冯河”,这两句诗后被孔子引用,简化为“暴虎冯河”这个成语。
暴虎冯河典故出处
“不敢暴虎,不敢冯河。人知其一,莫知其他。战战兢兢,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。”(西周·无名氏《诗经·小雅·小旻》)
演变过程:
子谓颜渊曰:“用之则行,舍之则藏,惟我与尔有是夫!”子路曰:“子行三军,则谁與?”子曰:“暴虎冯河,死而无悔者,吾不與也。必也临事而惧,好谋而成者也。”(春秋战国时期《论语·述而》)
后来,人们把“不敢暴虎,不敢冯河”这两句诗,简化为“暴虎冯河”这个成语。
成语故事
子路是孔子的弟子之一,他性格直率,很喜欢舞刀弄枪,他认为擅长领兵打仗,不需要读书习文,因此,他很少读书学习。有一次,孔子劝子路要多读书,子路反驳道:“南山上长着一种竹子,它长得笔直,天生就适合做箭,做成箭后甚至能射穿厚厚的犀牛皮,读书又有什么用呢?”孔子劝告道:“如果给这竹子安上羽毛和箭头,它就能射得更远了。读书就像是这羽毛和箭头一样,能够让竹子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不论孔子怎么劝说,子路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,不肯用心读书学习。
又有一次,子路问孔子:“如果是您领兵的话,您想要和怎样的人共事呢?”孔子答道:“我不想和只有一身空胆的人共事,比如有些人一心想着徒手和老虎搏斗,或者徒步渡过大河,像这种暴虎冯河的人正是我不喜欢的。相反,我喜欢那些能够冷静思考问题,想方设法取得成功的人。”
后来,子路在卫国做了官。有一年卫国发生内乱,孔子听闻消息后立刻说:“子路有难了。”果不其然,鲁莽的子路只身跑到了京城,要求严惩作乱的人,但是他不但没有平息内乱,反而在内乱中被杀死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