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取名字有什么讲究 古代取名的原则和方法

中国古代“名”和“字”是分开的,古代中国人有“姓氏名字号”这几样才算是完整的称谓,而且在古代名用的很少,古代生活中多互相称呼“字”,或者直接就用诨名/小名。

古代取名字有什么讲究

古代取名大师、鲁国大夫申繻曾提出取名选字“五原则”:“有信,有义,有象,有假,有类。”在具体选字时,申繻还强调了”六不”:“不以国,不以官,不以山川,不以隐疾,不以畜牲,不以器币。”

1.之所以不用国名,不是因为国废了对人影响不好,而是怕触犯避讳。比如秦国公子要是叫秦,百姓就得避讳“秦”字,但“秦”是国名,避讳了很麻烦,只有让公子改名才行。所以说“以国则废名”。

2.不以官也是怕避讳,比如僖侯名“司徒”,人们为了避讳就撤销了司徒这个官,这叫“以官则废职”。

3.不以山川同理。献公名具,具山就被迫改名了。

4.不以隐疾确实是因为不吉利。

5.不以牲畜和器币也是怕避讳。君主名羊,羊就不能用来祭祀。君主名币,币就不能用来办典礼。

古人这套命名规则是配合避讳规则使用的,并且是贵族专享的。现代没有了这种贵族,也不讲究名讳。所以陈佩斯、潘长江可以随便起,这套命名规则也不再适用了。

古代取名字有什么讲究 古代取名的原则和方法插图

古代取名的原则和方法

第一:节令法

节令法就是根据孩子出生时的节令或者结合花卉给孩子取名字。比如秋分、春花、夏雨、冬梅等等,这种名字大多试用于女性。这种名字我们经常也可以在电视剧里面看到,比如周星驰里面的大美女“如花”,《还珠格格》里面的“夏雨荷”,《夏洛特烦恼》里面的马冬梅等等!

第二:地名法

地名法就是根据孩子的祖籍或者出生地给孩子起名字。比如沈申(上海),谢晋(山西),刘云生(云南)等等,这种名字的大多出于纪念的意义。

第三:盼子法

盼子法就是夫妻生不出儿子,或者不能生育保养的孩子而采用的起名方法。比如招弟、来宝等等。

第四:体重法

体重法就是根据孩子出生时的体重给孩子起名字。如九斤、六斤等等。这种起名字的习俗大多流行于浙东地区!

第五:特征法

特征法就是根据孩子出生时的特殊外貌给孩子起名字。比如孔子的名字就叫孔丘,因为他生下后被发现头顶特别,是凹下去的,所以父亲给他取名为“丘”。

第六:排行法

排行法很容易理解,就是根据孩子在家中的排行给孩子起名字。比如水浒传中的阮氏三兄弟:阮小二、阮小五、阮小七,以及武大郎、武二郎等等。这种起名字方法是普通老百姓用得最多的,特别是元朝时期,汉人只能用数字起名字,像朱元璋的父亲就叫朱五四,朱元璋自己就叫朱重八,而陈友谅叫陈九四。

第七:贱名法

贱名法是老百姓为让孩子好养活,给孩子起的比较的低贱的名字,大多用动物名命名。比如阿猫、狗剩、狗蛋、牛娃等等,其实这种起名方法是古代父母保护孩子的一种方法,因为贱名的孩子连妖魔鬼怪都会厌弃,所以也是寄托了父母对孩子健康长寿的祝愿。

第八:五行法

五行属于一种高神的哲学思想,一般用五行法起名字的人要不是文化人,要不就是达官皇族。而且五行法是根据五行缺什么用什么起名字,比如鲁迅先生写的小说人物闰土就是五行缺土。还比如朱元璋规定朱家子孙起名还必须遵循五行相生的原则,要按照木生火、火生土、土生金、金生水、水生木的规律一直循环下去。朱棣(木)→朱高炽(火)→朱瞻基(土)→朱祁镇、朱祁钰(金)→朱见深(水)→朱祐樘(木)→朱厚照、朱厚熜(火)→朱载垕(土)→朱翊钧(金)→朱常洛(水)→朱由校、朱由检(木)。

第九:寓意法

古代的谱名其实也是用一些意寓美好的文字,往往是从一些文献典籍或者佛经中找到的一些字。比如古人就曾经从《说文解字》中寻找给孩子取名的字,因为这部文献包含了很多资料《说文》征引的经书古籍中不仅有《诗》《书》《礼》《易》《春秋》,还有《老子》《墨子》《韩非子》《国语》《逸周书》《楚辞》《史篇》《山海经》《司马法》《太乙经》等。从里面可以找到寓意美好,而且好听的字来作为名字。
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