团圆节指的是什么节 中秋节为什么叫团圆节

团圆节是指中秋节,是中国除了春节外,最为隆重的传统民俗节日,又叫做祭月节、月光诞、月夕、秋节、仲秋节、拜月节、月娘节、月亮节、团圆节等。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即中秋节,因其恰值三秋之半,故名中秋。

中秋节为什么叫团圆节?

中秋之夜,月色皎洁,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,因此,又称八月十五为“团圆节”。

古往今来,人们常用“月圆、月缺”来形容“悲欢离合”,客居他乡的游子,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。节日期间有祈求团圆的民俗,宋苏轼有《水调歌头》,早在宋代,人们就借月抒发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的情感,赋予了中秋“祈盼团圆”的主题。后世中秋节的主要民俗活动都围绕着“团圆”这一主题来进行,故中秋节又叫团圆节。

团圆节指的是什么节 中秋节为什么叫团圆节插图

中秋节别称:

中秋节,又称团圆节。有些地方又叫仲秋节、八月节、八月会、追月节、玩月节、拜月节、女儿节、月夕、秋节等。在唐朝时期,“中秋节”也叫“端正月”。

“团圆节”:中秋节月亮圆满,象征团圆,因而又叫“团圆节”。

“仲秋节”、“中秋节”: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,为秋季的第二个月,所以称为“仲秋”。而八月十五又在“仲秋”之中,所以称“中秋”。

“八月节”、“八月会”:因中秋节这天在农历八月十五,所以称“八月节”、“八月半”。

“月节”“月夕”: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“月”进行的,所以又俗称“月节”“月夕”。
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