纸鸢的鸢是指什么 古代风筝为什么叫纸鸢

鸢是一种体形较大的鸟,古代的风筝主要是模仿鸢的形状做的,与古代的火箭一样主要用于军事领域来传信号用的。因是用纸做成的所以就叫纸鸢,这个叫法应该是较帖切的。

古代风筝为什么叫纸鸢?

鸢,古书上说是鸱(chī)一类的鸟;也有人说是一种凶猛的鸟,外形与鹰略同。

纸鸢的鸢是指什么 古代风筝为什么叫纸鸢插图

相传春秋时墨子以木头制成木鸟,后来鲁班在墨子的基础上加以改进,用竹子代替木头制成木鸢,据说在空中飞翔达三天之久。

纸鸢的鸢是指什么 古代风筝为什么叫纸鸢插图1

从隋唐开始,由于造纸业的发达,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,称纸鸢。

据古书记载:「五代李郑于宫中作纸,引线乘风为戏,后于鸢首以竹为笛,使风入竹,声如筝鸣,故名风筝。」

意思是说,后唐庄宗时,毫州刺史李邺在宫中放飞纸鸢,他别出心裁将一支竹哨装在纸鸢上。竹哨随纸鸢上升到高空,被风吹响,发出筝一样的响声,很是悦耳。

从此,不能发出声音的叫「纸」,能发出声音的叫「风筝」。

到了宋代,一是城市文化经济的繁荣和民间手工业的兴起,二是宋代提倡传统的节日风俗,这就为风筝的发展和进入节日的娱乐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。这一时期民间放风筝已是一项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,也是文人墨士艺术创作中的一种题材。

之后不管能不能发出声音,纸鸢都被称为风筝。
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