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二十四节气中,芒种排名第九,从它的名字就能看出这个节气是非常“忙”的,那么芒种的含义是什么?芒种在古代寓意什么?
芒种的含义是什么
芒种的“芒”字,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,芒种的“种”字,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。“芒种”二字谐音,表明一切作物都在“忙种”了。所以,“芒种”也称为“忙种”,农民间也称其为“忙着种”。“芒种”到来预示着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。左河水的《芒种》诗称其气象和农忙的情况为“艳阳辣辣卸衣装,梅雨潇潇涨柳塘。南岭四邻禾壮日,大江两岸麦收忙。”
芒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,夏季的第三个节气,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;太阳到达黄经75°时交芒种节气。芒种字面的意思是“有芒的麦子快收,有芒的稻子可种”。《月令七十二侯集解》:“五月节,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。”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。
芒种在古代寓意什么
我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:“一候螳螂生;二候鹏始鸣;三候反舌无声。”在这一节气中,螳螂在去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;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,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,能够学习其它鸟鸣叫的反舌鸟,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。
芒种是表征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,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。时至芒种四川盆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,中稻、红苕移栽接近尾声。大部地区中稻进入返青阶段,秧苗嫩绿,一派生机。“东风染尽三千顷,折鹭飞来无处停”的诗句,生动的描绘了这时田野的秀丽景色。到了芒种时节,盆地内尚未移栽的中稻,应该抓紧栽插;如果再推迟,因气温提高,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,而且生长阶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虫害,产量必然不高。红苕移栽至迟也要赶在夏至之前;如果栽苕过迟,不但干旱的影响会加重,而且待到秋来时温度下降,不利于薯块膨大,产量亦将明显降低。农谚”芒种忙忙栽”的道理就在这里。
古代有很多诗也提到了芒种这一节气,如宋代陆游的《时雨》前四句写道:
时雨及芒种,四野皆插秧。
家家麦饭美,处处菱歌长。
《诗经》中有不少的农事诗都是表现农忙的,并且往往是在一首诗中表现了农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一气呵成。如《载芟(shān)》就描写了春种夏长秋收冬祭的情形,这是因为这首诗用于“祭祀”,人们把粮食奉献给祖先的时候,唱这首诗,告诉祖先这粮食是我亲自种的,请祖先们品尝,这样就表现了自己的虔诚,从而能获得祖先们的保佑。而后世的文人士大夫们把诗当为文学作品,对农事的表现则有这样几种情形:要么是将“播种”与“收获”分离,诗篇关注的是当下的一个镜头,如“晨兴理荒秽”“锄禾日当午”“半夜呼儿趁晓耕”“丰年留客足鸡豚”等等;要么就是把“收获”与“播种”联系起来,并通过对比表达悯农之情,如“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子。四海无闲田,农夫犹饿死。”“运锄耕斸侵星起,陇亩丰盈满家喜。到头禾黍属他人,不知何处抛妻子”等等。
关于芒种的含义是什么 芒种在古代寓意什么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,希望大家对芒种能有进一步的了解,也可以多学习一下我国的传统文化。